返回首页

唇亡齿寒故事内容?

来源:www.jojo99.com   时间:2024-03-13 16:13   点击:70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唇亡齿寒故事内容?

晋献公要出兵攻打虢(guo)国,首先必须经过虞国,但是他担心虞国不肯答应借路。这时,晋国大臣荀息对献公说:“您如果肯将垂棘(地名)所产的名贵玉石与屈产(地名,均属晋国领土)所出的良马奉送给虞国的国君,然后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会答应的。”

  晋献公有些犹豫地说:“垂棘玉石是我祖传的宝贝,屈产宝马是我心爱的坐骑啊。如果虞国国君收下了我的这两件珍贵礼物,却仍然不肯借路给我,那怎么办?”

  荀息于是对献公分析道:“虞国的国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随便收下我们的礼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宝马,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至于这两件宝贝,您有些舍不得,这也不要紧,只不过是暂时寄存在那里罢了,迟早还是要归还给您的。打个比方,我们将垂棘玉石放在虞国,就好比从内室移到了外室;而将屈产宝马放到虞国,也就好比是从内马圈牵到了外马圈一样。到时候,您如果要把这两件宝贝取回来,那还不容易吗?”

  一番话说得晋献公如释重负,于是决定按荀息的计谋行事。

  虞国的国君见到这两件稀世宝物后,有些动心,打算给晋国借路。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出面劝阻说:“国君可不能这样做呀!虢国是我们的邻邦,他们与我国恰似一种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是会挨冻的呀!长期以来,我们两国在危难之际互相救助,这并不是什么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战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给晋国借路,让其攻打虢国。如果晋国在今天消灭了虢国,我们虞国在明天就会被晋国吃掉,这该是多么危险的事啊。”

  可是,虞国国君一心贪恋晋国的宝玉和良马,听不进宫之奇的劝阻,给晋国军队让出了一条攻打虢国的必经之路。

  晋国凭借自己的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很快就消灭了弱小的虢国。在班师回朝之际,又顺便剿灭了毫无准备的虞国。为此,荀息专门去虞国找回宝玉和良马,当面归还给晋献公。

  晋献公望着失而复得的宝物,十分得意地说:“宝玉还是我原来的那一块,没有变样;只是这马又多长了一颗牙齿,比去年大一岁了。”

  虞国国君为了贪图眼前的一点小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结果招致亡国的巨大灾难,这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二、唇亡齿寒的唇和齿指的是什么?

唇齿分别指虞、虢两个国家。

唇亡齿寒的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日:“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三、唇亡齿寒出自什么?

唇亡齿寒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唇亡齿寒的故事是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四、《唇亡齿寒》这个典故中出现了哪几个诸侯国?

3个

《唇亡齿寒》出自春秋时期的一个典故。涉及晋国和其近邻虢、虞两个小国。

五、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的出处?

“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是一句古语,意指一个人或事物的破坏会影响到周围的其他人或事物。具体来说,唇亡则齿寒,意味着唇部的伤害或疾病会影响到齿齦和牙齿,引起口腔疾病。户破则堂危,意味着住房的破损或毁坏会影响到家庭的稳定和安全。这句话的出处并不确定,但其背后的道理却是深刻而普遍的,提醒人们要关注整体,注意相互影响,从而保持稳定和繁荣。

六、唇亡齿寒什么国?

唇亡齿寒是指虞国和虢国的故事。

《春秋》中对唇亡齿寒的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切相关。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权勋》 《左传》等记载:春秋时期,晋献公想消灭虢国。可是想消灭虢国就必须先经过虞国。虞国敌友不分,不听劝告贪图晋献公的宝石和宝马,同意借路给晋国,于是晋国灭掉了虢国。而晋献公灭了虢国后,回来的时候又剿灭了虞国。

七、唇亡齿寒成语典故?

成语“唇亡齿寒”的典故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找借口说邻近的虢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于是派兵灭了虢国。

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

大夫荀息建议晋献公送给虞国国君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只要虞国国君答应借道,就可以顺利通过虞国。

荀息告诉晋献公,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的关系,才能保持稳定和发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