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遵义入黔的典故?

来源:www.jojo99.com   时间:2024-03-13 16:41   点击:267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遵义入黔的典故?

遵义入黔,史称脱川入黔,民间有传闻,“四川人生得憨,遵义调龙安。”清雍正年间,云贵总督鄂尔泰在贵州大力推行“改土归流”运动,同时对省界进行勘定。鄂尔泰调查发现,赤水河流域川贵两省界线不清,犬牙交错,不利于管理。雍正五年(1727年)八月,四川永宁协副将张瑛向朝廷上疏说:“贵州威宁府之永宁县去府千里,驻扎衙署乃与四川之叙永同知共在永宁,而所属人民散处于四川江安、纳溪、兴文等县,且无贵州营汛,而以四川永宁协营弁代为稽查,奸良莫辨,请将永宁县改归四川,隶于同城之叙永同知管辖。”(《清实录》)

这个上疏的意思是,贵州永宁县离府城太远,而地盘和四川叙永县犬牙交错,管理难度太大,请将永宁县划归四川,并和叙永县合并管辖。

同时,鄂尔泰也奏请朝廷,请求以赤水为界划定川贵两省疆域,“以四川遵义府并所辖遵义、真安、绥阳、桐梓、仁怀五州县隶贵州,改永宁县隶四川。”(清乾隆《贵州通志》)

从现实情况来看,遵义确实离四川省会成都太远,管理不便,而从贵阳到遵义要方便得多,加之贵州省的幅员面积也更小,经济实力弱,将遵义划归贵州,有利于平衡两省实力。所以,朝廷很快就批准了这两个奏案,川、黔两省的省界从此发生了大变动,过去属于四川的遵义府划属贵州省,而原属于贵州省管辖的永宁县(主要是今古蔺县地域)划归四川。

比较两省调整后的得失,四川省明显吃了大亏。一是四川划出去一府五州县,而只得到一个县——而且这个县本来就是寄驻在四川省境内的;二是遵义府当时就是黔北最富庶的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有“黔北粮仓”之誉,而永宁县山高路远,经济较为落后。于是,从清代中叶开始至今,在遵义民间就流传着这句揶揄四川的顺口溜:“四川人生得憨,拿遵义换龙安。”因为顺口溜要押韵,便用了永宁的代称龙安。

1935年夏天,一个名叫薛绍铭的河南籍旅行家,遍游全国。他在后来撰写的《黔滇川旅行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述:“遵义在黔省中,富庶与安顺齐名,为黔北经济文化之中心。原属四川,清时划黔之龙安府(即今之叙永)归川,而以川之遵义府归黔。迄今黔北人民常说这两句话‘四川人生得憨,以遵义换龙安。’这是说遵义和龙安相较,实在要好得多,这样的调换,四川是吃了大大的亏。”由此可见,“四川人生得憨,遵义调龙安”早已为人熟知。

二、贵阳金桥饭店故事?

贵阳金桥饭店是贵阳市的一家知名酒店,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故事。据说,金桥饭店的前身是一座老旧的宾馆,建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这座宾馆位于贵阳市区的黔灵山脚下,周围环境幽静,风景优美。

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施工困难重重。然而,经过工人们的艰苦努力和智慧创新,最终完成了这座宾馆的建设。为了纪念这段艰辛而又辉煌的历史,宾馆被命名为金桥饭店。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桥饭店逐渐发展壮大,并成为贵阳市乃至贵州省内外闻名的高档酒店之一。饭店内部装修豪华典雅,服务周到细致,深受各界人士和游客的喜爱。

除了提供舒适的住宿和优质的餐饮服务外,金桥饭店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商务会议和婚庆活动,为宾客们带来丰富多彩的体验。

总之,贵阳金桥饭店凭借其独特的故事和卓越的服务品质,在当地乃至全国享有盛誉。无论是商务出行还是旅游度假,金桥饭店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黔的来源有什么典故?

史书中关于贵州地区有“黔”字记载的,始于《史记···秦本纪》:“楚地西有巴、黔中”。这是第一次有黔的记载。

由于对“黔中”是什么建制史书没有记载,所以其地域也有争议,不过主流看法认为大致范围位于今天的湘西、贵州东部、东北部和重庆南和四川南的大部地区。

秦始皇统一以后,在今贵州铜仁一带设立黔中郡。

汉时改为武陵郡,后名字多变,直到北周武帝时设置黔州。

隋开皇十三年(593年)将黔州治所设置在彭水县,隋炀帝时改黔州为黔州郡。

这是隋朝贵州“黔”的历史,不过一般认为贵州的简称“黔”字不来源于此,因为唐以前贵州虽有“黔”,但是贵州当时并不称为“黔”,见诸史书的是“夜郎”、“南中”、“牂牁”等。

唐建立以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黔州郡为黔州。

贞观元年(627年)将全国划分为15道,黔州属于江南道。

贞观四年(630年),设置黔州都督府,下辖9个州,此时的黔州都督府辖地中,贵州仅有贵州东北部铜仁的一部分地区。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将全国有10道增设为15道,黔州原来所属的江南道被分解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此时的黔中道以黔州都督府为依托,兼领了50个羁縻州。

此时的黔中道,虽然治所仍然在四川的彭水,不过其辖地却是贵州的大部分地区,这也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在贵州建立的类似省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此后,贵州地区被称为黔地,黔中等。

一般认为,这就是贵州的简称“黔”字的由来。

宋时,“惟尔贵州,远在要荒”,“贵州”名字首次出现。

元时,贵州地区土司分属湖广、四川和云南行省。

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废思州宣慰司与思南宣慰司,保留水东土司与水西土司,同属贵州布政司管辖。

清雍正5年(公元1727年),将四川属遵义府,广西属荔波及红水河、南盘江以北地区,湖广属平溪、天柱,划归贵州管辖。将贵州属永宁州划为四川管理辖。自此贵州省大致疆域基本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民国二年,在省和县之前设置道一级,贵州省被划分为黔中道、黔东道和黔西道。后来道一级陆续被废除。

新中国建立以后,黔东南、黔南、黔西南等市州一级的地名一直用到今天,“黔”字的简称也就固定了下来。

四、贵阳甲秀楼有什么典故?

贵阳甲秀楼没有典故。

甲秀楼景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贵州省贵阳市“城南遗迹” 清代贵阳八景之一,被称为“鳌矾浮玉”。 贵阳历史的见证,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

扩展资料:

甲秀楼在贵州省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甲秀楼始建于明朝,后楼毁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甲秀楼多次重修,并恢复原名。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

甲秀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

2006年,甲秀楼作为“文昌阁和甲秀楼”的组成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南明河乌龟的故事?

《南明河乌龟的故事》:南明河上游翠微园内一只石龟修炼成精,船石精爱和石龟精斗法,相较高下。每当两妖相斗,南明河的河水暴涨,淹没岸边的农田与农舍,百姓遭殃,苦不堪言。

有一天,翠微园的石龟又去找下游的船石斗法,一时天气突变,风雨大作,打扰了岸边东山仙人洞中八仙清修,正在下棋的吕洞宾一怒,便随手丢下一颗棋子,正好丢在船石上,船石被砸断,形成了几道裂缝,石龟也被赶回翠微园,并立起石碑镇压,从此船龟两妖再也无法殃害百姓。

对于这段故事,2003年9月版的《贵阳市南明区街道志》也有记载:“山下南明河中有巨石与乌龟相斗,八仙中的吕洞宾掷棋子一颗下来,巨龟逃遁,巨石震裂成船形,俗称‘船石’。今船石尚存,宛如桅舟野泊。

六、遵义红色故事有哪些?

1、《香火不断的“红军坟”——群众自发祭拜74载》:驻城郊桑木垭的前哨连有一位不满20岁的女卫生员,当时当地流行伤寒病,群众死亡很多,她走村串巷给老百姓看病、送药、打针,一天有位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哭着跑来哀求,请她到远离驻地十多里的地方为其父母看病,她不顾疲劳,冒雨来到病人家中,给病人服药、打针,直到次日患者脱险才返回驻地。不料,连队已受命出发,连长给她留了一张字条,要她回来后向桐梓方向追赶部队。她见字条后即出发追赶连队,保长闻讯后派人将她抓住,最后被枪杀于桑木垭村口。老百姓为了报答她的恩情,将其尸体就地安葬在路旁,因不知其籍贯和名字,群众便称之为“红军坟”了。群众每日前往祭奠,香火不绝。

2、《红军与茅台酒》文章写到,还离茅台有五六十里的时候,很多人就在打听“茅酒”的消息,特别是在没收土豪财物时。进遵义前有不少人在泥滑路中跌跤,互相之间也以“明天拿前面的茅台酒来滋补一下”作为安慰。到茅台镇时,看见“成义老烧房”里面摆着上百口可装二十担水的大缸,还有几千瓶已装好的。熊伯涛和他的战友们喝了个够,还用衣服包着三瓶酒带走。

3、《遵义日记》详细写到他在遵义的十天生活。这十天没有行军打仗,是他在长征期间难得的惬意时光。

4、《红军长征记》是长征亲历者在长征结束一年多之后写下的回忆文字,记忆犹新,撰文的也大多是记忆力好的年轻人,因而是一部关于长征的最早的真实记录。斯诺著《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许多素材皆取之于这本书。此书到1954年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

七、苗族古代英雄亚努的故事?

苗族人的“亚努节” 贵州省的贵阳、惠水、龙里一带苗族人过“四月八节”,又称“亚努节”。

传说苗族祖先原来住在罗格桑(今贵阳附近)。后来因恶霸抢夺,苗族首领亚努率领苗胞起义,反抗压迫剥削。可是,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不幸被统治阶级杀害,于四月初八这一天光荣牺牲。为了纪念首领亚努,从此以后,每逢他的遇难日,苗胞总要到墓地(现贵阳喷水池附近)来纪念这位古代民族英雄。年年如此,代代相传。

八、贵州的贵的典故?

首先,就贵州省这一地名来说。根据史料记载,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公元1119年,北宋朝廷为奉宁军承宣使知思州土著首领田佑恭加授贵州防御使衔,“贵州”才成为区划的名称。不过,对于当时的贵州来说,主要指今天的贵州省贵阳市一带。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