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常熟名人的资料

来源:www.jojo99.com   时间:2024-04-17 10:52   点击:272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常熟名人的资料

常熟古代名人精选

仲雍

言偃 支遁 张道裕 张旭 曾怀

周虎 黄公望 张洪 吴讷 杨子器 鱼侃

缪仲淳 钱歉益 瞿式 冯班 蒋廷锡 王

常熟近代名人精选

金德顺

杨沂孙 翁同和 黄人 宗仰 俞锺颖

曾朴 胡静芳 瞿启甲 陈道安 陈旭轮 黄授书

陈飞白 李凌 麦新

常熟当代名人精选

王淦昌 华特生 江寒汀 李强 时均 时铭显

吴泽霖 吴铨叙 吴景略 陆宝麟 陈文麟 陈国符

张光斗 张青莲 范滇元 周文在 宗白华 庞熏

郑国 姚鑫 袁毅平 翁之龙 钱人元 钱仲联

钱昌照 徐国均 郭孝达 萧蜕 曹楚南 黄心川

黄崇祺 章申 温肇桐 曾世英 戴逸 戴松恩

二、有哪些抗战英雄是常熟人,要他们具体的事迹~谢谢!

你好!

阿庆嫂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三、黄公望的生平故事

黄公望(1269~1354)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本姓陆,名坚,汉族,平江常熟人氏;后过继永嘉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后入 “全真教”,又叫大痴道人等。

四、张旭的有关资料和故事

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苏州人,曾任常熟县尉。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称他为“草圣”。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舞可成为天下的“三绝”。

诏书一到洛阳城,顿时轰动了那些饱学之士。他们纷纷向张旭道喜,庆贺他以卓绝的努力夺得了最高奖誉。张旭作揖一一致谢,并设宴款待洛阳名流。席上,有人提议张旭谈谈草书到“绝”的秘诀,张旭推辞不过,谦虚的说:“各位见笑了,我自知浅陋,皇上奖掖,收之有愧。说到秘诀,无非在‘用心’两字。”

注:上段文字源于网络,不可信,唐文宗晚于张旭一个多世纪了,因此不可能有以上景象。为了与下文衔接,暂时保留。

张旭沉吟片刻,他油然想起杜少陵曾写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便说:“少陵曾对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写过一首诗,其中四句‘烈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想必诸位是知道的。在邺县,我有幸见过公孙大娘的舞姿,每次看时,都引起我的联想:她将左手挥过去,我就立即触到这次姿态像个什么字;他跳跃起来旋转,我想草书中的‘使转’笔锋的驰骋应如此罢!他那整个起舞的姿态音容,给我一个全面的草书结构的启发。”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笔下的张旭,活脱脱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他的神采一直为世人所倾倒。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 “颠张醉素”。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这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的真实写照。难怪后人论及唐人书法,对欧、虞、褚、颜、柳、素等均有褒贬,唯对张旭无不赞叹不已,这是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

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五、关于常熟虞山的故事?

常熟民间传说——湖桥与黄公望

元朝天历年间,虞山脚下的湖桥下常常能见到一位蓬头垢面、衣着破旧的老者,手捧酒坛,喝酒赏景。这位老者就是元代大画家,人称大痴的黄公望。黄公望为什么要到这湖桥上喝酒呢?

虞山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上,山并不高,山体也不大,可是很有灵气,人称有七十二种变化。好多画家都想画好虞山,但多数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黄公望本事在虞山脚下土生土长的画家,画不好虞山还能算是虞山人吗?因此,黄公望决心要画出虞山的神韵来,他绕山数十个来回,最后选定了湖桥这个地方作为观察点,湖桥在尚湖边上,每当秋夜,明月当空,漫步湖桥,可以湖桥拱石桥的倒影和天空中的月影,大小二月相串,故有“湖桥串月”的美称,列入虞山十八景。黄公望在湖桥上既观山景又赏湖光,真可谓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黄公望家在虞山西麓,每天雄鸡报晓时他就起身,自备一条小船,船中装着美酒,行到湖桥便系缆上岸,在湖桥上边饮酒边观山色变化。黄公望本为全真教弟子,对功名利禄无所求,飘逸洒脱自逍遥。打鱼的渔夫、砍柴的樵夫、种地的农夫都是他的好朋友。渔夫打鱼归来,送一些鱼虾给他,或陪他一起饮酒。黄公望每喝完一坛酒,便随手把空酒坛抛下桥下的河中,日复一日,空坛越积越多,渐渐隆起,常使往来船只搁浅。

虞山变化多端,春夏秋冬,早晚中昼,风雨阴晴,变化各有不同。山的颜色也捉摸不定,刚刚看上去是红的,眼睛一眨,就由红变青,在淡雾中隐隐约约,在云堆中忽隐忽现。太阳照在山上,山的褶皱深浅不一,山影映在湖中,水的颜色更是变化无穷。

一天又一天,一月有一月,一年又一年,黄公望在湖桥上观山三年,却未见他动过一笔,画过一页,邑人都笑他是大痴。

一天,黄公望邀请了邑中许多画家来到湖桥。他准备了一大捆宣纸,

十几个大砚台,请了几位樵夫为他磨墨,还准备了好多酒菜,众画家以为喝过酒后大痴一定会请他们作画,便一边喝酒一边观摩山湖景色,构思画面。可大痴说:“今天请你们来,你们只喝酒不作画,而我是只作画不喝酒。”一语惊四座。等樵夫把墨磨好,黄公望提笔在手,龙飞凤舞,挥洒自如,神与心会,心与气合,完全进入了忘我的境界,看得众画家目瞪口呆。黄公望画了一幅又一幅,一个时辰过去了,两个时辰过去了,黄公望还是不停地画,好像虞山尽在他心中,尽在他笔下。从早晨一直画到傍晚,一共画了七十二张,张张都不一样,虞山的春夏秋冬、阴晴晨晚,都在画中展示了出来,真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后人说他:“探阅虞山朝暮之变幻,四时阴霁之气运,得于心而形于笔,故所画千丘万壑愈出愈奇,重峦叠嶂,越深越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