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记一次看戏的过程和感受

来源:www.jojo99.com   时间:2024-03-20 06:52   点击:226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记一次看戏的过程和感受

前几天,我的一位好友强行把几张票塞给我,说是这几天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这几张票有歌舞、戏曲、器乐的演出,什么节目都有。朋友说这些票本来是他的朋友给他的,但是他要出差了,赶不上看,所以就决定把这个“难得的机会”让给我。临了,朋友嘱咐我一定要去,他说这种免费看几次好节目的机会不多,我应该好好感受非物质。

非物质文化这几个字我并不陌生,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媒体炒作,非物质已经变成了一个时尚的代名词。各种新闻节目、报纸杂志都在争相报道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件国家级的文化大事业。那些被我们几近遗忘的古老仪式、民间歌谣、家传技艺、表演艺术将作为国家文化的珍宝,再次被拾起,并重点保护。

其实,我并不热衷观看演出,但是,到了18号这一天,我还是决定去感受一下非物质文化。这次演出的是淮海戏《皮秀英》。对于我这个从来不怎么看戏的人来讲,只知道京剧、黄梅戏、越剧,其他的戏根本不了解,因此,淮海戏我是头一次听说。翻开节目单,看到上面的介绍说淮海戏是民间说唱之拉魂腔系的根基剧种,产生于清乾隆年间,形成于清道光时期,主要流行于江苏北部淮安、连云港、宿迁、盐城、徐州等地区,以及鲁南、皖东北一带,看来还不是一个地方小剧种。剧情介绍中说这出戏原来是传统剧目,叫做《皮秀英四告》,已演出上千场,在观众中流传甚广。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该剧,2007年,江苏省淮海剧团对原作进行了改编加工,更名为《皮秀英》,原来是老戏新编。

一场戏演下来,给人的感觉是干脆利索、一气呵成。这出戏的故事很精彩,剧情进展迅速,情节安排紧凑,表演节奏也很快。我尤其喜欢剧中的女主人公那种敢爱敢恨的斗争精神,欣赏表演女主人公的女演员的深厚的表演功底,虽然,我并不懂戏,但是从她那细致入微的一招一式,明亮婉转的声腔意韵中我感觉到一种美——典雅的传统的美。她的表演头一次让我体味到戏曲原来也并不是那么陈旧枯燥的艺术,同时也让我感受到戏曲作为一种“活”的遗产,正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中。我想,我们只有从非物质的活态的视角认识戏曲、才能真正的理解戏曲,这大概也是非物质概念对戏曲艺术研究的另一个启示。

二、听京剧后的感想(500)左右

喜欢京剧,又没有票友的痴迷和水平。小的时候是在高音喇叭环绕的样板戏中长大的,想不听都不行,所以听的也有些熟,偶尔吼两嗓子,嗓子不好,跟不上音乐的点,也吼不出味来。至于古典京剧,听到过几个段子,除了大学时上课听过宋长荣的《红娘》之外,没再看过整本戏。

这两天系统看了《玉堂春》和《锁麟囊》,联想当初看过的《红娘》,又进一步领略到了京剧真正是艺术的瑰宝。以《锁麟囊》为例,每一字的吐字发音行腔,无一处不讲究,人物从上场到下场,无一个动作不是高级的舞蹈。一个字就是美,大师们的作品每个部都几近完美。而且这种完美是其它艺术品类无法相比的。比如文学类的四大古典名著,即使其中被称作明珠的《红楼梦》,从其艺术精度来说,也难以达到如此精美的程度。

然而无情的是京剧迅速衰落了。衰落的原因固然很多,以前写过一篇博文《最后的戏迷》,从市场,也就是戏剧的存在环境来说了许多。这一听京剧,又让我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我听的那些名家名段都是从网上搜的,方便极了,这让我想到电视广播包括现在的网络,即是文艺的传播工具,实际也是新的杀手。因为这些才实质性地最后地缩小和集中了演出空间。一个名家可代替所有演员,因此,新的演员就再也没有机会成长了。

现代的京剧名家固然也不少,每年都有什么梅花奖之类的。但演员质量却远远无法与四大生旦四小生旦的相比了。比如李维康也算是著名演员了,但听她唱《女起解》中“苏三离了洪洞县”一段,就觉得已经不堪入耳。不是她嗓音不好,也不是唱得曲调有问题,而是她根本不能入戏。那段唱词中说“未曾开言内心惨”可是李维康是笑着唱完了戏,悲劲一点没出来。傻傻的嗓子,只知道展示自己嗓音的洪亮,根本没有理解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原剧中那段流水般的节奏,是与苏三戴枷而行的动作相配合的,而在李维康的口中却差不多成了欢快。更有的人连行云流水的节奏都唱不出来出来,也竟然成了名家。

从网上搜出的各家的唱段好坏有一个大至的分野,清唱总比正式演出要差一些。这也说明京剧是演唱艺术而不仅仅是唱的艺术。因为京剧唱段的抒情,都是人物在特定情景之下的情感。这一点,京剧和歌曲不同。歌曲抒发的往往是公共情感,所歌手只要带着感情并与听众沟通了情感,演出就基本成功了。而戏剧演员表现的是人物情感,不入境就不能体会其情,而没有准确的情感把握又无法发声。所以清唱虽然唱得还是那个曲调,性质却往往完全不同——好好的京剧竟然成了歌曲。所以罗京唱的京剧是新闻联播的发声方法和情感表达,听了京剧《沙家浜》,再去听交响乐的《沙家浜》,就觉得脊梁沟子发冷。

结果是名家徒有虚名。名剧不能再产生,大家只能靠了名段过日子。再往后,这些名段,也会只有其形而无其神了。

三、看川戏的感受作文范文

少年时代,文化生活比较落后,那时没有电视,人们在农忙的闲暇时,除了看坝坝电影,再就看川戏了。

家乡的川剧表演由来已久,那是一种极具乡村俚俗色彩的地方戏。

那时,几乎每一个村都有一个剧团,剧团的演员都是村上的村民,并且大多是临时的,只要你愿意,能够唱上几句,都可以参加。演出的道具也极其简单,大都从农家随手拿来。场地不限,礼堂院坝、田间地头,只要有一方空地,便可来一场土色土香的川剧秀。

表演也是临时的,只要锣鼓一响,人们便三三两两的聚拢来。表演很有互动性,因为不是在舞台上,所以演员和观众界限也不是那么分明,台上台下都在唱,互答应和,嘻嘻哈哈,笑场不断,其乐融融。

老百姓自有老百姓的快乐。那乐是一种最近原始的,有着朴实的泥土气息的乐。其中有一出叫《王大娘补缸》,是一个补缸匠和王大娘调情式的对唱,把农民式的生活情趣风趣地表现出来,演员们百演不厌,观众们百看不烦,与其说是演戏,不如是是农民们在演自己生活。这是一种来自生活最底层的艺术。

最隆重的演出当数春节了。有地方叫春戏,家乡的人们好像对它并没有一个正式的称呼,他们也不在乎这个。一年到头,累了,苦了,只有这时才是他们的节日,只有这时他们才能放松一下自己。大年一过,剧团就忙活开了,从初一到十五,天天演出,表演地点在村礼堂。

初一一早,人们吃过汤圆,便在兜装上自家炒制的花生、胡豆、瓜子之类,纷给赶往村小。远远地,便听见锣鼓铿锵,似乎还见操场上人头攒动。待到得场来,才真见人山人海。于是有人早已在场外就吆喝开来:“好久没到这方来哦,这方的树儿长成了材——”于是人群里便有人应和:“好久没到这方来,这方的姑娘长成了材——”一人唱,百人和,场面煞是热闹。又听得场里面有人喊:“老表,快点进来哦——该你上场了哦!”看戏是不要钱的,演员也没有工资,那时好像没有赚钱的概念,演员也好,观众好,图的是高兴,图的是喜气,图的是享受百忙中的那种悠闲。

这样的情况现在已不见了,人们习惯了看电视,打麻将,想要找回那过去的生活的乐趣,也只有在记忆中去追寻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