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这种说法对吗?

来源:www.jojo99.com   时间:2023-03-31 16:32   点击:101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世界四大文字仅存汉字,书法承载着纪录语言,传承文明的文化载体

在世界各地诞生的早期文明,都曾经为人类的发展增添过亮丽的色彩。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明要么昙花一现,绚烂过后归于沉寂;要么被其它文明所吸纳,隐藏在这些文明的背后,少为人知。

唯独中国的华夏文明,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始终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延绵不绝,成就了辉煌的上下五千年文明史。

华夏文明在与周边各民族的碰撞交流中,深深影响了其它民族,在相互的学习过程中,华夏文明的核心——中原文化,逐渐为各个民族认同并接受,各地区的不同民族和文化也为华夏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共同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

华夏文明以其开放、包容的胸襟,宏大而先进的文化成果,逐渐影响着周边国家,伴随着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一步步向全世界展示其先进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乃至于形成了以华夏文明为核心的东亚文明圈。

在华夏文明的对外交流发展过程中,华夏民族不断遭受周边民族的侵袭,而华夏民族对外则以礼相待,始终以文化的力量去影响,而很少主动以武力的手段去侵占。这在历史上的大国和现代世界各国中绝无仅有。

其中的奥秘究竟何在?

生命诞生于水中,文明诞生于水边。世界各地早期文明都是如此。华夏文明最初的起源虽然星罗棋布,但其核心地区在黄河流域中部。这里诞生并发展出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文明。

农业文明的发展,自然的力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人不但注重发现自然规律,而且尊崇和善于利用自然规律,称其为“道”。无论是农业生产,人类生活,还是社会管理,能够依照所尊崇的自然规律,中国人称其为“德”。在认识自然规律的过程中,华夏民族的先祖们通过对天地万物及其变化规律的考察,经过不断思考和总结,形成了华夏文明特有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培养了中国人如黄土般厚重的性格特质和思维模式。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不断遭受外敌侵略,一次次面临重重困难,始终能够重新崛起,并一次次领先世界,其奥秘就是尊崇自然,以人为本,因此奉行“道法自然,以德服人”。这其中,包涵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生存之道,也是中华文明能够长期发展并且不断影响世界的内在原因,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

回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留给我们后人的是“百家争鸣”,思想空前活跃,奠定了中国人主流的哲学方法和思维模式。奠定了中国“以民为本”的思想传统和“以德治国”政治传统,成为中国两千年文明绵延不绝的基石。

但是,自从明朝灭亡,满清入关,强制实行“剃发易服”,男子头饰由拢发包巾变为“铜钱鼠尾”,服装由上衣下裳变为“长袍马褂”,从衣冠上斩断了华夏文明曾经引以为傲的服饰传承,承载着泱泱“衣冠上国”光荣传统、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华夏冠冕就此终结。接踵而至的残酷“文字狱”,又严重打击了传统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创新和奋斗精神,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自信和宏大气魄。

晚清而后,我们的民族早已失去了孔子那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魄力,没有了孟子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更丧失了孟子“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的态度,自然就没有了管子“退而修诸己,反其本也”的反躬自省的能力。面对外国经济一步步的侵蚀,西方文化一点点的渗透,军事上一次次的侵略,我们步步退让,乃至于有了“亡国灭种”的危机。

面对西方的一步步进逼,有些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有些人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发展到清末民初,开始提倡“德先生与赛先生(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发展到最后终于仿效日本“脱亚入欧”,提出了“全盘西化”的主张,对民族和文化的自我否定达到高潮,甚至于提出将汉字改为字母文字、废除中医等主张,其影响之大一直延续到今天。

时至今日,尤其是年轻一代,我们的文化观念已经越来越认同西方的文化观念,我们的思维模式逐渐接受了西方式的思维模式,我们对事物的判断是以西方的“科学”为标准,我们的文化教育、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以西方文化为风尚。

面对这块孕育了华夏文明的伟大国土,回首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生于斯长于斯的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好好思考下面这些问题:

首先,华夏文明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基于华夏民族的地理历史条件发展起来的,西方文明与文化是否能适应这个地理历史条件?

西方文明诞生于地中海沿岸的海洋边,属于海洋文明,华夏文明诞生于黄河、长江流域,属于农耕文明,两种文明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完全不同。

其次,我们看待文明所承载的文化的角度,是应该站在西方的立场上,还是应该站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立场上?

不同的立场,决定了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观念,由此会产生对同一种文化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的认识。

第三,我们对待文明的态度,是应该用西方所谓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你死我活的竞争态度,还是应该用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态度?

在西方以竞争为主导的观念下,不同的文化间只能竞争,而不能相容,因此强者消灭弱者天经地义,因此西方历史上宗教战争史书不绝,直到现在,所谓“文明的冲突”仍然是地缘政治的主流思想;而我们传统文化中,不同的文化完全可以彼此包容,和谐共存,因而能够“近者悦,远者来”,而中国历史上罕见宗教战争,或者因为文化观念的不同而引发的严重冲突。

第四,我们认识世界的原则,是应该用西方所谓“科学研究”的态度,来研究和认识世界以及中华传统文化,还是应该站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立场上,用华夏文明所特有的智慧来研究和认识世界?

科学,以及基于科学观念的哲学,是认识世界唯一正确的方法吗?如果是,那么为什么科学及其哲学不能弥合文化观念的分歧,解决当今世界的诸多混乱问题?如果不是,那我们为什么要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妄自菲薄呢?

第五,我们评判事物的标准,是应该站在西方文化的角度,用西方式的思维方式和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来评判,还是应该站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立场上,用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来评判?

西方人评判事物,自然会站在西方文化的角度,以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作出评判,这很正常;奇怪的是,我们中国人在评判事物时,很多时候也会以西方的思维方式、评价体系和评判标准来作出评判,比如“中医不科学”,“量子力学证明了来世的存在”诸如此类。

第六,我们华夏文明的未来,是应该走在在西方用文化渗透和“坚船利炮”强加给我们的道路上,还是应该走在创造了灿烂华夏文明和辉煌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的道路上?

我们期望每个人都能站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复兴的角度上,认真思考,给自己一个答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