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成语故事《不耻下问》读后感

来源:www.jojo99.com   时间:2023-06-30 14:50   点击:300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成语故事《不耻下问》读后感

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辈分,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拼音]

bù chǐ xià wèn

[出处]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例句]

在学习当中,遇到问题要不耻下问。

[近义]

不矜不伐 功成不居 谦虚谨慎

[反义]

有问必答 神气活现 自以为是 骄傲自满 .

二、“不耻下问”出自哪个典故?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不耻下问的故事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四、有什么关于不耻下问的典故?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孔子的这句话,引出了“不耻下问”这个成语。后来人们常用它来比喻向地位和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或形容谦虚、好学,不自以为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