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太空人遇险记的读后感五百字

来源:www.jojo99.com   时间:2022-10-04 18:43   点击:219  编辑:于翠   手机版

第一章 在旧房子的废墟上 第二章 看不见的陌生人 第三章 有强烈视线的男孩 第五章 卢克・戴遇到一个超级智力者 第六章 多美恩公园的野外生活 第七章 在一个星期的日子里 第十章 ...
自从我读了《太空人遇险记》这本书以后,我知道了人类跟太空人应该成为好朋友,不要成为对方的敌人。
太空人有聪明的才智,有自己的本能,人类发现太空人来到了地球纷纷追赶,但是,却有两个小孩帮助了他,使他回到太空。这两个小孩很好,没有像其他的人一样,去追赶他,而是去帮助他,让他从困难当中脱离险境,回到太空去。
这篇文章给了我一个启示:不管是什么人,什么事物,我们都要平等相待,这是每个人应当做的本责,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使他们知道我们国家的规则的重要性。
太空少年马丁从外空降落到地球来旅行。他来到澳大利亚的悉尼市,独自住在一座荒废的小屋里,被卡西和乔治两个小学生发现了。起初他们不相信他是个太空人,因...
起初他们不相信他是个太空人,因为在人们看来,他长得跟地球上的小朋友一样,可又奇特.他的眼睛有强烈的视线,走起路来轻得像一片枯叶,还能弹跳不停,会缩小身体挤进一...
世界科幻大师丛书之125――《太空人遇险记》 译者:任溶溶 《太空人遇险记》原名《降落到地球上》,初版于1965年. 太空少年马丁从外空降落到地球来旅行.他来到澳大利亚...
你好,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求作文《太空人遇险记》读后感,400字,要快啊!急……

第一章 在旧房子的废墟上 第二章 看不见的陌生人 第三章 有强烈视线的男孩 第五章 卢克・戴遇到一个超级智力者 第六章 多美恩公园的野外生活 第七章 在一个星期的日子里 第十章 ...
自从我读了《太空人遇险记》这本书以后,我知道了人类跟太空人应该成为好朋友,不要成为对方的敌人。
太空人有聪明的才智,有自己的本能,人类发现太空人来到了地球纷纷追赶,但是,却有两个小孩帮助了他,使他回到太空。这两个小孩很好,没有像其他的人一样,去追赶他,而是去帮助他,让他从困难当中脱离险境,回到太空去。
这篇文章给了我一个启示:不管是什么人,什么事物,我们都要平等相待,这是每个人应当做的本责,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使他们知道我们国家的规则的重要性。
太空少年马丁从外空降落到地球来旅行。他来到澳大利亚的悉尼市,独自住在一座荒废的小屋里,被卡西和乔治两个小学生发现了。起初他们不相信他是个太空人,因...
起初他们不相信他是个太空人,因为在人们看来,他长得跟地球上的小朋友一样,可又奇特.他的眼睛有强烈的视线,走起路来轻得像一片枯叶,还能弹跳不停,会缩小身体挤进一...
世界科幻大师丛书之125――《太空人遇险记》 译者:任溶溶 《太空人遇险记》原名《降落到地球上》,初版于1965年. 太空少年马丁从外空降落到地球来旅行.他来到澳大利亚...
你好,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太空漫游系列读后感

太空漫游系列读后感1 开篇的序中阿瑟就写明了其中心想法,而与此同时,不得不感叹,他早在1968年就已经洞悉了关于宇宙的惊人秘密。他写道,地球上活过的人应当有一兆,而宇宙有大约一兆颗星星,因此他大胆推测,太空中有足够的土地潜在着我们未知的生命,但为何至今人类没有遇见过外星生命呢?

他用这部小说告诉了我们一个可能的答案,但真相一定更在意料之外。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神秘的黑色石板,在史前时代启蒙了地球人类的文明,300万年后,人类在地球上发现了同样的石板,而石板在出土瞬间立即朝土星方向射出电子信号,美国派太空船发现号远征土星,追查真相,然后在接近土星途中,太空船的超级电脑哈尔发疯,害死了三名冬眠的太空人,并把副驾驶普尔变成太空漂浮物,只有船长戴维鲍曼逃脱一劫,幸存的浪漫,关闭了哈尔的人工智能,独自抵达木星,又发现了一块更大的黑石板,当鲍曼驾驶活动舱时间这块石板是不料意外的被吸入其中,并在这种神秘的宇宙力量的作用下,成功的变成另外一种形式的生命――星孩。

太空漫游系列读后感2 之前看完宝树的《时间之墟》,对于现实世界的时间循环现象做了一个可能的推断――循环时空下的生命体其实只是宇宙高维文明为了研究宇宙文明演进而复制的意识,也就是说人类本体已经消亡,但是其意识却被外星文明保存下来放进培养皿中(相当于人类社会的电脑)继续培养。当时困惑我的一个问题是这样的意识体究竟还能否称之为生命?因为对于意识体而言,他们是真切活着的,只是躯壳与人类或者任何一种已知的生物不一样而已。

最近看了阿瑟・拉克尔的《2001太空漫游》,里面关于宇宙文明进化的概念设计非常有意思,虽然可能还局限于三位空间内。在拉克尔架构的世界里,高级智慧生物为了寻求永生,开始尝试各种实验,“尝试在空间本身结构里储存知识,将思想永恒地储存在凝冻的光之点阵中”,从血肉躯体进化到机械躯体再到最后的辐射能生物,最终摆脱物质束缚。这种生命形态感觉非常近似于《时间之墟》中被复制的意识体,区别可能仅仅在于是否被高维生命控制。

从生命形态这一层上进一步延伸,忽然有了一个感觉有点不找边际的设想――关于人类魂灵。宇宙生命形态的原初究竟是什么?会不会就是高维生命终极进化后所剥离出的那一层不可捉摸的意识?人类之所以能拥有智慧是不是仅仅是因为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可以装载混沌意识体的生命结构?那么魂灵,实际上说的就是这层意识吧。人类的死亡以及其他物种的衰亡,很有可能就是因为躯壳在时间的流逝中已经不足以抵挡意识能量的侵蚀,最终出现的机器损坏。

《2001太空漫游》里面提到了那个高维生命的存在地,那里的天空犹如南极的“乳白天空”一样,让人完全无法辨别远近与方向,这也许就是《时间之墟》里所说的那片意识之海吧?混沌的意识体一个又一个的从这里出发,附着在被激活的生命结构里,经过成千上万年的演变进化,最终再次摆脱躯壳回归原初的形态,只不过到最后,混沌消散,智识降临!

那么,下一站呢?觉醒的魂灵将在哪一个躯壳中迎来新生?

太空漫游系列读后感3 这本书,读了两遍。

一遍是拿到书后,有点迫不及待地想要读完,由于太迫切了,感觉有些地方读得太快,而且又是晚上,有点困,感觉读得不够细致。

所以,读完一遍以后,又用较慢的速度,读了一遍。阿瑟的描写,是应该用慢速体会的,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浮现出画面,太空的瑰丽神秘,如在眼前。

书中最触动我的,是两处。

一处是哈儿在“临终”前发出的声音,一个机器人,有了自我意识而且这种意识对人类带来危险后,被毁灭如同宿命(说来也不算是被彻底毁灭,因为另外的介绍说后来被修复),那一大串看上去很零乱的话语,是哈儿被灌输的智慧,如同一个孩子在早期学习历程中的记忆,然后,归于虚无。

另外一处,是鲍曼穿越星门,变成了星童。婴儿,意味着新生,也是生命形式转换过程中的桥接,这个寓意自然好懂,只是,感觉上仍然震撼。

刘慈欣曾经说,他在读过《2001太空漫游》后仰望星空,深觉震撼,我也有类似的感觉,当然,读《三体》时也是这样。人,无知有无知的快乐,有知,有有知的痛苦和快乐,而我仍然渴求后者,我知道生命如此短暂,但又总觉得,如此设定恰是最好,如果生命没有尽头,时间可以任意挥霍,很多事情反而不会再觉得美好。生活于尘世之中,每天面对琐屑的烦恼,然而这也仍然是体会生命的过程,每个人都有独到体验。人莫不有生,莫不有死,然而在生与死之间的这个历程,如此多样。也许可以说,这是另一重震撼,只是因为,人们大多习以为常,所以不觉得有什么,人们即使偶尔仰望星空,也还是专注于尘世。

在我有生之前,普通人也可以自由地到太空漫游吗?也许会也许不会,但这并不是多么重要,因为在意像中,已经游过了,即使没有身临其境,也已经明白那种感觉,明白到不管是星空还是尘世,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好好活着、不断创造,是最佳的选择。

太空漫游系列读后感4 《2001:太空漫游》是克拉克写的书,是斯坦利・库布吕克拍的.电影,其实这个构想基本是两人共同完成的。你知道这两个人的分量么?我简单说一下,关于阿瑟・克拉克,有句话是这么说的:阿瑟・克拉克是世界上最好的科幻小说家。关于斯坦利・库布里克,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在电影神殿的最高处,在上帝的下面,坐着斯坦利・库布里克。

如果你看过电影,相信你已经感受到了,这两个人合作的东西,能凌驾于一切之上。无论有多少人重复地说过这部作品的伟大以及不可超越,我们在每次读完之后依然会发自肺腑地再说一遍,这是一部伟大的、不可超越的作品。在它面前,所有的一切黯然失色,这里的一切,包括你以人类目前的智力所能认识到的一切,包括杨树柳树,包括教皇总统,也包括地球太阳,甚至是你所了解的整个宇宙。

这是1968年问世的作品,他们从很早就开始筹划了。他们有了这个想法的时候,爱因斯坦刚刚死去不到十年,那离现代科技的轴心时代很近。他们大概是习惯了那个年代的感觉,所以,没有料到像是爱因斯坦这种人物一百年里只可能出一个的,所以,他们按照当时的进度预测了一下,2001年,人类将在太空漫游。

这正如他们也没有意识到,不仅仅是爱因斯坦,包括他们两个人,也都是这样的,“一百年间,人不两见”。所以,人类无法跟得上他们的脚步,就好比爱因斯坦在世时没几个人能听得懂相对论一样,克拉克和库布里克死去多年,也没人能像他们预想的那样在太空漫游。我从书的后勒口摘了这么几句话,简单表达一下它的现实意义。

1968年,“阿波罗8号“航天员在全体看过《2001:太空漫游》后,才出发前往月球。

1970年,“阿波罗13号”遭遇意外,向任务中心报告的第一句话是:“休斯顿,我们出问题了。”几乎和本书所言一模一样。

1971年,美国宇航局送给克拉克一个登月舱着陆地点模型,并铭文写道:“阿波罗15号全体成员,感谢您对太空的想象力。”

1977年,“旅行者号”探测器应用了本书中所预言的技术,并于2013年9月13日代表全人类首次成功飞出太阳系。

1981年,“旅行者号”探测器传回第一批土卫八图片,其景象与本书中所描述的竟然完全一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