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祥林嫂的人物分析怎么分析?

来源:www.jojo99.com   时间:2024-03-15 13:28   点击:52  编辑:admin   手机版

这篇小说我认识不多,临时想法供参考。

1、人物不要做过于粗糙的正负面划分

正面/负面这种评价标准是二元的、工具性的。正面人物是好的,值得学的,负面是糟糕的,不好的。这种认识标准不适用于文学,当然其实也不适用于真实的生活体验——但在现代社会人的工具化非人化的过程中,这可能成为真实的感觉。

2、小说的视角中心

《祝福》里刻画祥林嫂是用第三人称叙述,而且特别增加了一个“我”来增强距离。祥林嫂是个怎样的人处境怎样什么事都是各种道听途说,这造就了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非常窄化。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在别人的议论里,叙述对象都是一种经过叙述者的思维处理过了的东西,而在一般论述里,由于人们对于身边的事物处理是非常简单直接的,所以某某某做什么事也往往处理为出于简单直接的理由。生活的复杂性在这种叙述中是被处理掉了的,因为生活是个流程化的东西,需要快捷。

所以祥林嫂实际的心理活动,是个怎样的人,小说本身其实也不提供。小说提供的是一种他人怎么看待祥林嫂的视角——即我们不是在注意祥林嫂,而是在注意“看待对待祥林嫂的人事物”。

3、祥林嫂的境遇

祥林嫂的性格和遭遇都不出奇。普通的乡下妇女,勤劳本分是乡下妇女的那种勤劳本分,就像《故乡》里豆腐西施的那种刁钻泼辣也是乡下妇女的那种刁钻泼辣。她的不幸遭遇,也只是这类人可能遇到一种不幸罢了。农村女人被拐去卖给人做老婆这种故事就像城市小职员面临失业等经济困窘问题一样,都是在这种社会身份下的常见情形,也常常成为作家笔下的典型题材。

4、社会的“正常”和人的痛苦

祥林嫂的遭遇是不幸的,但对于鲁镇来说,这个运转着的社会关系是正常的、祥和的。祥林嫂的痛苦与哭诉不会对这个社会的运转造成一丝一毫的冲击,只会成为所有人毫不在意的一抔黄土。

从她服务的主人家到鲁镇的人们,都给予了他们身份位置的有限关怀,也提取了她的有限价值。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实质意义上的关心,有的更多是一种社会规范式的同情,一种浮于表面的礼节。所以人们通过表达同情达到了消费不幸,前者是为了符合规范,后者是符合自身意愿。

5、传统乡土封建社会特征

祥林嫂自身的思想认识,还是周围人的看法,都是出于传统封建农村的习俗思想。女的被拐去做老婆,男人能干活能生养儿子就好了嘛、自身有晦气去寺庙里捐钱嘛、死了老公寡妇不祥……此类传统思想对人的迫害在小说里非常明显。

5、之后……

小说表现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里有作者本身的主观态度。《祝福》展现的就是这样一种自给自足的“祥和正常”的封建社会现实,但这种实在的展示是为了给予读者启示,鲁迅的小说的读者群体以知识青年为主,所以这小说在于直观地展现封建乡土社会对人的残害,它的不公、错误、罪恶,让那些青年们能够走出去。

6、《祝福》里的鲁镇在现在或许还有残留,但在新时代里,大概也有着新的此类社会关系。若无好作家表达出来,人们也只能对着自己说“我真傻”了。那些觉得自己不想成为祥林嫂的,我想是无法阻止自己变成“XXX”的,他们只能想办法让自己成为“XX老爷”罢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门图文